有些魚,是日本人的喜慶魚。吞拿魚是開年魚,每逢新年都有「日本一」的競投。鯛魚是祝捷魚,日本相撲手勝出後都以鯛魚慶祝。至於寒鰤,是日本人婚嫁時過大禮的魚。每年,只在冬季出現,一期一會天然野生,尤以富山的最為有名,是當地人最鍾愛的魚產之一。
富山的雪積得很厚。立山黑部的雪壁正在一點一滴地增高;庄川遊船河的景致,變成了一幅黑白山水畫;五箇山上的合掌屋,像個塗滿厚厚忌廉的小蛋糕。雪地上的每一步,都像踏在白雲。這般冷的天氣,這麼美的雪景,是連串的暗號:寒鰤要來富山灣了。
富山灣,是日本漁產業最重要的海灣之一,連接日本海,在日本海當中生長的近八百種魚貝類,超過五百種都能在富山灣內找到。都拜得天獨厚的水土所賜。富山灣的海水共有三層,上層是營養豐富的江河水,中層是暖流帶來較溫暖的海水,最下層是冷冽的深層海水,多元的水域讓不同生長條件的海洋生物都能在富山灣內休養生息。螢光魷魚、白蝦及紅石蟹等都是富山灣的特產。
當然還有寒鰤。寒鰤,從出生到長大,不同階段及長度都有不同稱呼,多達六至八個,其中一個我們認識的名字,叫油甘魚。油甘魚大約四公斤重,鰤魚卻至少有十公斤以上,而要稱得上寒鰤的,又必須要在冬天出現。這時候的寒鰤臨近產卵期,滿身都是營養,肉味特濃特肥美。
富山灣的寒鰤都是野生的。他們夏天在南方產卵,冬天便游回北富山一帶。漁民在海上以定置網的方法捕魚,即是放好網,靜待獵物自動游入網中,魚身不易受損,亦不會破壞肉的質素。富山之中,又以冰見產的寒鰤最為有名。因為該處的港灣及魚市場特別近,不到二十分鐘船程,魚穫便可上岸並以大量冰水保鮮,吃來尤其鮮活。日本人愛把這種寒鰤當成婚嫁時的大禮,只因寒鰤又有「出世魚」之名,大概是加官晉爵之意,所以他們習慣以此作為聘禮之一。女家收到後,外母會把一半禮品回送女婿,寓意女婿可以出人頭地。
野生多運動 肉鮮呈粉紅
寒鰤在富山是名產,很多的溫泉旅館、壽司店都會以寒鰤作招徠。這種魚可以生吃,也可以熟食。當地人把它做成壽司、刺身、燒物、火鍋、煮物……當地人甚至說,拖羅吃來像吃肥豬肉,只有寒鰤才有魚的真味。也不算誇張,雖說它是長大了的油甘魚,但味道截然不同。現在的油甘魚大多是人工養殖的,魚身雪白,油脂感重,卻沒甚麼魚味。寒鰤吃的完完全全是另一種風味,油脂不算多,反而因為野生的緣故,運動得多,血管部份明顯,魚身都呈粉紅色。入口是一陣野性的味道,卻又不像銀身魚般腥氣甚重,而是夾雜甘甜,魚肉輕輕滲出魚脂香,清雅但不失濃郁,叫人牢牢記住它的鮮味。美味得,叫我在香港還是念念不忘,不住回味,於是在城中找尋寒鰤的下落。這不是易事,因為富山的寒鰤大部份都內銷,往外輸出的不多。美食俱樂部吉田及壽司角是其中兩間買入冰見寒鰤的店子。前者的總廚吉田篤史早前更親自到富山考察,跟當地魚市場的魚販直接入貨,鮮度十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