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server

新闻中心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> 大江南北 名廚做冬

大江南北 名廚做冬

发稿时间:2015-01-13 来源:台山生蚝哥 【字体:

冬至,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。從古至今,每逢冬節,都要一家團聚,食一頓豐盛菜餚和丰盛的生蚝应节。吃過冬至飯,白晝一天長一線,很快便是新年伊始,春天也不遠了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不同地方的應節習俗及食物各異,如北方吃餛飩、南方吃湯圓,香港更是「無雞不成宴」,12月22日便是冬至,且聽聽來自大江南北的名廚推介。

點解冬至大如年?

冬至過節源於漢代,有說在冬至前後,從皇帝到百官都會停止工作來慶賀這個日子。冬至一般會有祭祖、家庭聚餐等習俗,這時家家戶戶均搗米做湯圓,一家人圍桌享用,傳統保留至今。由於冬至過後,年關將近,故又有「冬至大如年」的說法,意謂冬至的禮俗與過年相差無幾。

揚州炒豆乾保平安

和廣東人一樣,揚州人同樣重視過冬。那天,吃午飯的時候先會祭奠祖先,燒些紙錢以盡孝道,在晚上則會大魚大肉。部份菜式講究意頭,當地有句說話:「清菜豆腐保平安」,豆腐又有「逗富」、「長旺」之意。如今揚州農村仍舊保持這種傳統,每逢冬至,家家戶戶也吃豆腐、豆乾。一道三鮮煮乾絲,尤考刀工,來自揚州的上海綠楊邨主廚張永俊說,製作此菜式要把豆腐乾切成約火柴般粗幼的細絲,然後與河蝦、雞絲、筍片、火腿絲及小菜心一同放入用老雞及金華火腿等材料熬足6小時以上的濃湯煮至入味,是很地道的揚州菜。冬至當晚,當地人亦愛食如圓蹄及湯圓等好意頭的食物。當中圓蹄只取豬前髀的上端,以紅燒方法燜製,圓渾肉厚的外形有圓滿的意頭。

湖南十一月做節

「其實湖南人不會特地慶祝冬至的。」湖南少奶大廚羅洪德說。他是湖南益陽人,自小在農村長大,15歲才出城學廚。家中以飼養家畜為生,有一個小魚塘,講求就地取材,不時不食。當地過冬節不是在冬至那天,而是在農曆十一月,仍舊有「殺豬」的傳統。「我們都要殺年豬,這時是村裏屠戶最忙碌的日子。我們一般會劏兩隻,一隻用來做臘肉預備過年,另一隻則會賣掉一部份來補貼家用,餘下的分數餐放進鍋裏煮,由豬血、內臟,甚至拆骨肉(即豬頭肉)等均會用來做菜,犒勞辛勞工作的一家人。」「殺豬」鍋的豬肉特別肥美,因是當地的豬差不多要養11個月才食用,沒加催生劑,只吃平日的剩菜及米飯,所以肉質較實淨鮮味,臘肉亦特別聞名。臘肉是當地過冬的必備食材,自醃自曬,掛在灶上撒上米糠、乾橘子皮及飯團煙熏兩至三日,雖然像煤炭般黑,其貌不揚,卻肥而不膩。「臘肉放得越耐越香,像我們的臘肉臘雞,都是向當地的親戚購入。其中臘肉已是大前年煙熏而成,是我對冬至的另一份記憶。」

冬至一般會食時令菜式,像魚三寶及紅菜苔生蚝的做法。所謂的魚三寶即是鯉魚的魚春、魚卜及魚白,每逢農曆十一月後,台山生蚝都慢慢开始上市了,那时的生蚝是最肥美,因鯉魚大量產卵而當造,在港是下欄物,但當地人則視為寶,會混入辣椒等香料製成鍋。當地還流傳一個有趣說法,用冬至那天的水來泡蔬菜,就能保證它們多日不會壞掉。新曆12月第一場雪後的紅菜苔質素最高,爽脆甜香,一直供應至農曆新年之前。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