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server

新闻中心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> 澳洲全國大賽 咖啡迷朝聖之旅

澳洲全國大賽 咖啡迷朝聖之旅

发稿时间:2015-03-23 来源:台山生蚝哥 【字体:

【旅遊籽:賞物尋源】「一個感情豐富的人難以成為好的咖啡師,因為只有理性和準確的人,才能沖出好咖啡。」澳洲向來是咖啡強國,其「咖啡之都」墨爾本每天都有咖啡師課堂在不同角落進行,這是某一個課堂的開場白。從前對此深信不疑,現在我看未必,在水溫、份量、時間等極之科學化的數據背後,其實需要強大的熱情推動。2015澳洲咖啡師大賽剛結束,現場被濃郁咖啡香籠罩,公眾可近距離現場欣賞大師各師各法,上屆冠軍Craig Simon遠赴巴拿馬揀豆,今屆冠軍花上超過350小時練習應戰……戰事一觸即發。

回憶瀰漫一陣咖啡香。曾經在墨爾本短居數月,每天早上,離不開樓下轉角咖啡店的一杯latte,店裏牆上早有告示,意大利人老闆仍然老是嘮叨:「不是latte,是càffe latte,除非你真的想要一杯牛奶。」他的咖啡其實不是特別好喝,尤其是在這個咖啡之都(Coffee Capital of Australia),一個超過二千家咖啡店的城市和每天處理三十萬噸咖啡豆的港口(足夠供應三百萬杯咖啡的份量),要一杯好咖啡,選擇實在太多。話雖如此,也因為意大利人對自家文化的某種驕傲和執着,五十年代隨淘金熱遠渡重洋把沉甸甸的咖啡機帶到墨爾本,落戶Bourke Street,從此咖啡不再即溶,取而代之是espresso、cappuccino、càffe latte、macchiato等名字,咖啡文化落地生根遍地開花,甚至青出於藍,咖啡師埋首周旋在水溫、咖啡粉粗幼、壓粉力度、沖煮時間之間,鑽研如何煉成一杯好咖啡,才有今天咖啡店開遍大街小巷的局面。當意大利咖啡師的名字鮮見於每年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(WBC)的決賽名單上,澳洲咖啡師卻是常客。來自墨爾本的Craig Simon是去年的澳洲代表,從初賽經準決賽再殺入決賽,在近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師之中獲得第四名。Craig年初再次奪得維多利亞省咖啡師大賽冠軍,代表墨爾本參與剛剛舉行的全國大賽,爭奪於4月代表澳洲出戰美國西雅圖世界大賽的資格。

十五分鐘.十二杯咖啡

或許你會說:「沖咖啡有乜好睇?」不瞞你,出發前我都以為係。澳洲咖啡師大賽每年於墨爾本國際咖啡博覽會(International Coffee Expo)舉行,戰況都相當激烈,Craig以外還有幾個常見名字如Matt Perger、Sasa Sestic,這些年來輪流位列三甲。比賽是這樣的,舞台只有一張吧枱、一台咖啡機和四個座位,磨豆機、咖啡豆以至咖啡杯全部自己預備,連背景音樂都要自己揀,選手有十分鐘時間準備,佈置以外還要親自測試和調校咖啡豆合適的研磨粗幼度。評判團分三組共七人,四位身穿紅色背心扮演客人的感官裁判,兩位穿綠色背心近距離觀察選手一舉一動的技術裁判,還有一位身紫色背心遊走舞台各個角落,試盡每杯咖啡的主裁判,除了根據味道,亦會就佈置、整潔、談吐及表達手法評分。

當裁判進場,咖啡師準備就緒,音樂響起,舉手一聲:「Time!」比賽立即開始。咖啡師要在十五分鐘內製作espresso、cappuccino及signature coffee各四杯,時間緊絀,富經驗的咖啡師不慌不忙,為裁判斟水之同時,已開始講解接下來咖啡的沖法和咖啡豆的烘焙方法,現場齋聽已叫人想試。澳洲咖啡師的要求已越來越高,懂得沖,還要懂得炒,Craig曾經從事咖啡豆烘焙工作,幾乎嘗試過整個咖啡工業生產過程的每一個崗位,亦不斷嘗試新的烘焙方法,比賽前一星期才遠赴巴拿馬親自挑選比賽用的咖啡生豆兼親自烘焙。在吧枱上,言語間彷彿把咖啡田活現裁判眼前,在咖啡接觸味蕾之前先在腦中留印象。咖啡早已不止於在味覺上的追求。

比賽像一場表演,坐在觀眾席上,看咖啡師動作流麗,全神貫注在咖啡杯下的電子磅,準確萃取合適份量,不限於30g還是40g的份量,單是espresso已各有自己的沖調方法,有的把豆磨超幼而在杯裏預先加水,有的沖前先讓咖啡豆發酵增加果味與酸度,眼前短短廿五秒的萃取時間其實千錘百煉,背後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再嘗試。Craig的表現很好:「我沒有犯任何錯誤,很滿意自己的表現。」結果冠軍是來自首都坎培拉的Sasa Sectic,Craig得第二。

350小時煉成的冠軍咖啡師

平日見咖啡師都很冷靜,在結果公佈一刻,Sasa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,掌聲雷動之下差點抱頭痛哭。咖啡師冷靜、理性,亦可以感性,正如Craig所說:「我以前教音樂的,也是爵士樂鼓手,玩音需要感情,亦需要準確,講求的是對感情的掌控,跟咖啡師的要求是一樣的。」理性和準確背後其實需要極大的熱情去推動,Craig的表現錯,但當知道已參賽六年首次奪冠的Sasa賽前花了至少350小時為比賽作準備,就知何謂「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」

咖啡師大賽由澳洲精品咖啡協會Australian Specialty CoffeeAssociation(ASCA)主辦,同場還有Coffee Expo,雲集咖啡業界不同代表,包括咖啡店、咖啡豆供應商、咖啡用具生產商等到場擺檔,展示最好最新的產品,既是業內人士創造商機的機會,也是公眾到場開眼界,一站式試盡好咖啡的機會。入場前約了當地咖啡雜誌兼協辦單位《Bean Scene》的主編Sarah訪問,預先了解澳洲最新的咖啡發展趨勢。

最新技術︰「啤」出凍咖啡

現場112個攤位,不少設有駐場咖啡師,即場沖調咖啡免費試飲,遊走會場一圈,隨便也試了十多種不同沖法、不同產地、不同豆種的咖啡。最矚目的,是一台金屬外殼疑似啤酒機,榨出如黑啤般冰冷而綿滑的液體,「這是剛於去年12月才面世的Nitro Coffee,以近年流行的冷凍萃取方法,在咖啡中加入氮氣避免咖啡因氧化而失去味道,再利用一般啤酒機榨出,方便又䘙生。」咖啡入口如生榨黑啤,幼滑軟綿,似有極微細的氣泡摻雜咖啡之中,口感極佳,亦增加味蕾與咖啡的接觸面,釋放更多味道。甚少飲凍咖啡,但這一杯叫人改觀,不苦澀之餘還帶少少咖啡豆的原有甜味,同行不喝咖啡的攝影師同樣喜歡,「現時墨爾本還不到二十家cafe有提供Nitro Cafe,未來或許在香港亦有吧。」

分享到: